有报道称牛蛙不能吃了,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感觉很伤心。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称蛙类是野生动物,并决定撤销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并表示将积极倡导杜绝滥食、交易野生动物。但是东北林业大学的教授表示不能一刀切,食用与否应该取决于来源的合理性。专家们之间有各种争议,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应该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吃过牛蛙,那你能分得清牛蛙、青蛙、田鸡和癞蛤蟆的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01从形态特征区分
对于我们来说,青蛙是我们从小就了解的,因为会在课本以及日常的教育中都会学到,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他。我们先从形态上区分一下它们吧。
青蛙
青蛙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口宽大,横裂,由上下颌组成。上颌背侧前端有1对外鼻孔,外鼻孔外缘具鼻瓣。眼大而突出,生于头的左右两侧,具上、下眼睑;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的瞬膜。
其实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青蛙的背部有三条明显的背侧,也就是类似于鱼鳍的东西,但是形状是不一样的。第一和第三条背侧的前端分别有一个鼻孔。这是青蛙与其它蛙类最明显的区别。
牛蛙
成体体长一般在70-毫米间,最大可在毫米以上,是现生最大的蛙类之一。皮肤通常光滑,无背侧褶,吻部宽圆。雌性的鼓膜约与眼等大,雄性的则明显大于眼。
牛蛙的体型较大,是最大的一种蛙类,可以看出和青蛙的区别就是没有背鳍。
田鸡
雄蛙体长25~27mm,雌蛙体长29~34mm,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钝尖,突出于下唇缘,鼓膜略大于第三指吸盘,距眼较近,无犁骨齿。
田鸡又称虎纹蛙,因为它的颜色是*色,并且身上长着深褐色的斑点,这是它独有的特点。
癞蛤蟆
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腺,俗称癞蛤蟆、癞猴子、癞刺、癞疙宝。蟾蜍水陆两栖,皮肤布满小孔具有渗透性,外加它们从出生就没有羊膜和壳等结构的保护,致使它们对环境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类群,两栖动物被认为是检测环境变化的风向标
癞蛤蟆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蟾蜍,蟾蜍有招财进宝的寓意,我们经常见到蟾蜍摆件。
02栖息环境的不同
青蛙:由于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
我们小时候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就已经讲到了上边的观点,他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
牛蛙:小型湖泊,永久性池塘。湖泊、池塘内生长有水生植物和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浅水区,沿岸被灌木遮蔽。
田鸡:生活于海拔m以下稻田、沟渠、池塘、水库、沼泽地等有水的地方,其栖息地随觅食、繁殖、越冬等不同生活时期而改变。
癞蛤蟆: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皮肤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潜伏隐蔽,夜晚及*昏出来活动。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内或陆地潮湿土壤下越冬。
总结:从以上的资料来看,这四种都属于蛙类,都离不开水或者潮湿的环境。只是对于潮湿的环境选择略有不同。
03分布范围不同
青蛙、癞蛤蟆:全世界水域,以及潮湿的地区都有分布。
牛蛙:四川、重庆、广西、湖南、*、云南、浙江、福建等。看到牛蛙的分布我就可以联想到为什么小时候只知道青蛙和癞蛤蟆了,因为在北方根本就没有。
田鸡:国内常见的分布在河南、陕西等中部地区,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香港等南部地区均有分布,国外还见于缅甸、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地区。
田鸡的分布也大部分分布于南方地区,因为南方地区潮湿多雨,很适合他们的生存。
看了以上的分析你有所了解了吗?由于网上资料的不全面所以如果以上文章中有什么没有写到不全面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指出来,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