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在临床上常根据其病灶的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又可根据其病因的不同,分为贝尔面瘫、亨特氏综合征、外伤性面瘫等。
1
根据其病灶分类
中枢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是指损伤部位在面神经核以上的支配区域,又称面神经核上瘫,如大脑运动区损伤或内囊出血等,常见的如中风之“口?”。
·中枢性面瘫好发于老年人,由于年龄关系,病人先前通常有一些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临床表现:为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陷、流涎、流泪以及味觉异常等症状。
·发病机制:由于面神经核的上半部分接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而面神经核的下半部分只受对侧大脑皮质支配,所以当一侧大脑运动区损伤或内囊出血时,只有病灶对侧面神经核的下半部分所支配区域出现功能障碍。
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以下(包括面神经核)的损伤,又称面神经核下瘫。
·周围性面瘫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常好发于年轻人,可以没有特定的病理体质,多由于劳累、感受风寒等诱发。
·临床表现:为患侧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和口角下陷,而且患侧面部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
在周围性面瘫中,由于面神经在内耳门到茎乳孔这一段,是完全走在颞骨内(又称面神经管),而且面神经在离开面神经管出茎乳孔之前,还有两个分支,一为岩大神经——离开面神经管后,在翼腭窝换内脏神经节,加入到三叉神经中,分布到眼睛、鼻腔等,管理泪腺和鼻腔黏膜腺的分泌;二即鼓索——从面神经主干分出后到舌、口腔等,管理舌的味觉和口腔内唾液腺的分泌。
故周围性面瘫根据其损伤部位的不同,又分为面神经管内损伤和面神经管外损伤,两者临床表现上除了共同都有患侧面部额纹消失、眼睛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和口角下陷外,面神经管内损伤还会波及到管理内脏感觉,即舌头味觉的孤束核和支配内脏运动即主管腺体分泌的上泌涎核发出的鼓索和岩大神经的损伤,伴有流涎、流泪以及味觉异常等症状。
根据其病因分类
2
贝尔面瘫
·贝尔面瘫(BellPalsy):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瘫,是最常见的周围性面瘫。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临床表现:患侧口角下垂,上下唇不能紧急闭合,发生饮水漏水、流涎、鼓腮时漏气等功能障碍。眼睑裂扩大、闭合不全、露出结膜;用力闭紧时,眼球转向外上方,称贝尔征。由于不能闭眼,易患结膜炎。在下结膜囊内,常有泪液积滞或溢出。前额皱纹消失,不能皱眉。
·发病机制:病*感染(以单纯疱疹病*多见);
炎症性自身免疫性反应;
血管痉挛、局部缺血学说;
解剖因素。
·病理:主要病理表现是从内听道至茎乳孔的面神经全程有小圆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在纤维细胞层与神经束之间或神经纤维与神经内血管周围之间更加明显,神经纤维髓鞘受损,某些轴索变窄,轴浆不均匀,神经纤维之间的空隙变大。现已证明病变主要发生在迷路段。
亨特氏综合征
·亨特氏综合征:即RamsayHunt综合症,又称膝状神经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面瘫,发病率仅次于贝尔氏面瘫。
·临床表现:一侧周围性面瘫,伴有耳廓疱疹。
·发病机制:本病由潜伏在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再活化引起,除侵犯膝状神经节外,还可累及邻近的位听神经。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发病有关。
·病理:病情轻重不一,表现多种多样,病理表现为病*导致的面神经炎性反应,病变的中心部位在膝状神经节。
外伤性面瘫
外伤性面瘫约占周围性面瘫的1/3,其中80%为颞骨骨折。颞骨创伤常损伤内听道至茎乳孔之间面神经骨管内的面神经,以颞骨纵行骨折最多见。面神经损伤部位靠近膝状神经节远端,骨折片嵌入面神经管压迫,面神经完全断裂或血肿,导致面部表情出现运动障碍,严重时还容易导致面部肌肉的萎缩。
其他
听神经瘤、胆脂瘤、面神经肿瘤、腮腺肿瘤压迫面神经均可引起面瘫。
声明
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交流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