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义刘君
问
什么是后天性上睑下垂?
答
是指出生后眼睑本身的病变如炎症、外伤、肿瘤等影响了提上睑肌和Muller氏肌的正常功能,另外,神经系统或其它全身性疾病也可造成这两肌的功能障碍。后天性上睑下垂又分为哪几类呢?
1
机械性上睑下垂
上睑的撕裂、切割伤、上斜肌或眼睑的手术,胎儿娩出等均可使提上睑肌与Muller氏肌遭到直接的破坏,而引起上睑下垂。另外,炎症水肿、肿瘤、组织淀粉样变性等亦可使眼睑变得肿胀肥厚,而导致重力性上睑下垂。
2
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
属于肌源性上睑下垂。95%以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都可同时伴有上睑下垂,且多数出现在全身症状发生之前。
病因:目前多认为此病属胸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介质代谢障碍引起的肌肉无力现象,而并非是肌肉本身的病变引起。少数患者可能有胸腺瘤,胸腺瘤切除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临床表现:本病多发生于幼儿及青少年,常双眼发生或单眼发病后双眼发病,亦可两眼轮流发病。其特征为晨起时上睑下垂程度明显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疲劳的加重,下垂程度亦加重。重症患者,晨起时也不能睁眼。少数患者可伴有眼外肌运动障碍。
重症肌无力导致的上睑下垂与麻痹性上睑下垂如何来辨别呢?1.首先应加强病史的询问,是否晨起症状轻,午后症状加重?
2.药物试验:新斯的明(较常用)0.25毫克-0.5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15--30分钟后上睑下垂可明显减轻,维持时间约为1小时,或滕喜龙1毫克-2毫克,静脉注射后1分钟-2分钟内上睑下垂可迅速改善,维持时间约1-3分钟。(为了保证试验效果,患者在试验前12小时内应停用一切相关药物,如胆碱酯酶类、免疫抑制剂、中药等。)
3.晚期病人如药物试验阴性,可做肌电图检查协助诊断。
3
肌营养不良性上睑下垂
也是属于肌源性上睑下垂。本病并非出生时即出现上睑下垂,而是到儿童时期才逐渐出现。典型症状到中年后才出现。系家族遗传性疾病。除提上睑肌外,并不伴有其他眼外肌及全身肌肉的异常。新斯的明等药物试验为阴性。激素、维生素B族等能量合剂治疗无效。可通过手术治疗来改善上睑下垂症状。
4
神经源性上睑下垂
是由第三脑神经或神经核病变引起的提上睑肌麻痹或不全麻痹状态。本型除上睑下垂外,还伴有上睑沟消失,有时合并动眼神经所支配的眼外肌麻痹而发生眼球运动障碍及复视,多为单侧性。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肿瘤、炎症、外伤、食物中*及内分泌代谢障碍有关。此型根据受损部位不同还可分为核性与核下性两种类型。
1.核性病变上睑下垂:常有其他眼外肌的运动障碍,其特征为双眼对称发病,并呈现进行性加重,最后发展为全眼的眼外肌麻痹,但瞳孔及其他眼外肌可不受损害。发病多开始于儿童或青春发育期,有家族遗传倾向。
2.核下性病变上睑下垂:此型比核性病变上睑下垂较多见。多由于脑干、颅底、海绵窦、眶上裂以及眼眶中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累及第三脑神经而引起下垂。常同时伴有眼内肌的障碍及瞳孔扩大等。
5
交感性上睑下垂
又称交感神经麻痹性上睑下垂。系颈部交感神经节受损,导致Muller氏肌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同侧上睑轻度下垂、睑裂变窄、瞳孔缩小及眼球内陷等特征,临床上称为Horner氏综合征。本病在早期还可出现暂时性的同侧面部血管扩张,无汗及温度升高。因患者提上睑肌功能尚正常,所以上睑皱褶仍存在。上睑的上举与眼球上转的协调运动可不受影响。
如何治疗呢?1、后天性上睑下垂: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重症肌无力引起者可口服新斯的明或吡啶斯的明,同时配合皮质类固醇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可减少药量维持用药。
2、麻痹性上睑下垂:在未查出病因之前可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注三磷酸腺苷等。中药补中益气汤、针灸治疗也可收到一定疗效。
3、外伤引起的上睑下垂:首先应用药物或物理治疗。如保守治疗一年以上无效果,上睑下垂稳定达6个月以上,可考虑手术矫正。但如果因提上睑肌断离或撕裂导致的上睑下垂应及时手术。
学习了今天的眼科科普文章,你对上睑下垂了解了吗?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