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预防性保护浅议
四门塔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镇东北约1公里处,为正方形单层亭阁式石塔,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年),是中国现存建造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层亭阁式石塔。梁思成在《祖国的建筑》中曾这样提及四门塔:“四门塔……是中国现存的第二古塔,也是最古的石塔。”1961年3月4日,四门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塔缘由
四门塔是神通寺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产物。神通寺原称朗公寺,是山东地区开创年代最早的一座佛教寺院,始建于前秦皇始元年(351年)。隋代,由于隋文帝杨坚寻亲感梦,顺利在济南找到母亲族亲,基于对佛教的深厚感情,于开皇三年(583年),赐齐州名刹朗公寺为“神通寺”。
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将佛舍利分送五十三州,即佛教史上最为僧侣所称道的“仁寿置塔”,齐州(济南)即为五十三州之一。为安置隋文帝敕赐神通寺舍利始建四门塔。现存石塔建成于隋大业七年(611年)。1972年维修时,在塔顶部一石拱板上发现“大业七年造”的刻字,证明了四门塔的确切建造年代。同时在塔心柱内发现了舍利函,从而证实了史书中的有关记载,也为建塔的用途提供了佐证。
形制特征
四门塔平面为正方形,塔身每边宽约7.4米,前后左右四方对称。与印度的阿育王石柱上四头狮背部相连、四面都是正面一样,代表了佛法可以传播四方,无分前后。
四门塔由塔身、塔檐、塔顶和塔刹等部分构成,通高15.04米。塔身由刻有浅席纹的大块方整石砌成,外壁高6.6米。塔身四面正中设券门,门洞高1.94米,宽1.44米。门内设地袱、立颊。半圆形门楣石嵌入塔壁,厚度为0.2米,高为0.66米。塔檐由石块叠涩而成,出五层,其每层挑出略有增大,使塔檐呈内弧线。塔顶由23层方整青石板层层内收叠筑而成,构成四角攒尖方锥形塔顶,每面略内凹,轮廓线条优美。塔刹置于塔顶之上,由露盘、山华蕉叶、相轮和宝珠组成。露盘位于塔刹下部,方形束腰须弥座式,高1.6米。山华蕉叶由青石雕成,置于露盘四隅。相轮为圆形,上下共17层,自上而下收分,高1.885米,安放于山华蕉叶正中。宝珠为柱状,安插在相轮上部五层正中的筘圆形槽中。
四门塔外观看上去像个亭子,体现了传统亭阁式塔的特征。整塔除塔刹带有饰纹外,其余都是由素面石块构成。形体简洁朴素、浑厚大方,重视轮廓和比例的推敲及繁简对比,具有平衡之美,是单层塔的早期建筑典范。
塔内置塔心室,塔心室地面高出塔外地坪0.39米。塔心室正中用青石块砌成方形塔心柱,每边宽2.32米。塔心柱底部是方形平座,高0.78米,边长4.03米。在塔身墙壁与塔心柱、平座之间形成净跨1.79米、净宽0.89米的回廊,可环绕而行。塔心柱上部与塔身内壁顶部各挑出两层出檐,上承16根三角形石梁,石梁上铺石拱板,形成人字形的坡顶,以承托塔顶和塔刹的全部重量。塔心柱大(2.32米见方),塔室小(净跨1.8米),整体稳定性好,这便是四门塔虽经过历史上的数次大地震依然屹立不倒的原因。
造像艺术
四门塔每门内塔心柱平台上各雕高1.4米石佛造像一尊,北面谓微妙声佛,东面谓阿閦佛,南面谓保生佛,西面谓无量寿佛。
北面微妙声佛造像盘腿端坐,双手作禅定印,身披袈裟,自盘腿垂落至须弥座上层前沿,形成层叠折带样。佛的面部微瘦较长,额前双鬓螺发第一排最小,至螺鬓渐大,无论大小,每一颗都雕有螺纹。额前有白毫像,佛的眉弓自内眼角起上扬,双眼微眯,鼻线较弱,但鼻突很高,嘴上唇靠鼻线较厚,至嘴角薄收且上扬,表露出发自内心的愉悦纯情之感。
东面阿閦佛造像造型丰腴生动,雕刻精细华美。发髻排列有序、横竖成行,额面扁平饱满,眉线漫弯修长,双眼微眯秀扬。鼻线平直挺俊,唇线清晰分明,嘴角上扬内敛、微露笑意,下巴明显圆润,两腮丰腴适度,耳垂低于嘴巴,让人心生敬慕。
南面保生佛造像盘膝而坐,双手分放腿上,衣纹及装饰效果同北面微妙声佛基本一致。头面较瘦长,双耳下垂,螺发同样自额前至螺髻渐大,并有螺纹,眉间有白毫像,给人以泰然自若的感觉。
西面无量寿佛造像双手相汇,置于盘膝之上,外披衣纹流畅袈裟,内衣胸前有作一小结,头部圆润,面相丰腴,眉线修长,内高外低,眼眯线长,鼻线明显,两翼较小,嘴角上扬内收,下巴圆润,耳垂较大,给人以丰腴大度、雍容华贵之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青州为中心的山东北部区域,出土了数批北朝至隋代佛教造像,这些佛像质量精良、风格鲜明,引起了学术界重视和关注,掀起了对山东北部地区佛教造像的起源、发展、特征的研究热潮,并逐步形成了关于青州风格(山东样式)的共识。四门塔内的四尊佛造像的颗粒状螺发排列整齐、佛容亲切随和体现了青州风格特点。四尊佛造像的佛衣与青州风格不同,均为汉服,既非通肩也非偏袒右肩,衣纹虽贴身,但并非薄透到与肌肤黏成一体的地步。
因四佛像刻工精湛、雕刻细腻传神,引起了不法分子的觊觎。1997年3月7日夜,东向阿閦佛首被盗。2002年,丢失佛首由台湾圣严法师送回,后经文物专家精心修复,阿閦佛得以身首复合。
四门塔见证了1400多年前佛教在山东传播的辉煌岁月,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内涵。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佛像雕刻,是研究我国建筑史和佛教发展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