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取所需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举办全国性大典,邀请您作为“荣誉贵宾”参会,会议费用须交2980元;聘您为“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主席”,须交纳终身会务费800元;邀请您参加国际艺术联展,并自动拥有国际艺术家协会中华区荣誉会籍,须交纳通联费1300元……
新华社在调查中发现,广西南宁一位七旬老汉老刘收到各种稀奇古怪的荣誉评选邀请、花了数万元得了上百个“高级奖项”的背后,是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营造的一个“假荣誉买卖”的灰色利益链。
“荣誉评选背后有很多‘猫腻’,一些人为了赚钱,专门做那些沽名钓誉者的生意,给人颁奖就像卖白菜。”在采访中,一名业内人士向揭秘典籍编纂和荣誉评选背后的商业秘密。
最常见的就是作品选集和《人物大典》之类评选。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各种书籍编纂、奖项评选名目繁多,主办方多为一些商业站和艺术公司临时成立的组委会。这类评选看上去十分正式,组委会甚至还会在介绍资料中增加官方背景。一般情况下,参评者需要交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的评审费,而有作品入选的参评者,则需要花高价购买这些书籍。
“有市场需求,就会有利润追逐者。”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周可达认为,国家对各类荣誉评选等进行了严格规范,然而一些机构依然热衷于此,关键就在于有的评奖即使不靠谱也有大把人参与,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方要虚名,一方得实惠”。